论坛广播台
广播台右侧结束

主题: 白城已经消失的行当马车夫

  • 东东
楼主回复
镇赉在线镇赉在线
  • 阅读:2854
  • 回复:0
  • 发表于:2013/11/8 6:22:13
  • 来自:吉林
  1. 楼主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镇赉社区。

立即注册。已有帐号?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

说起在白城已经消失的四轮洋马车,很少有人记得它那“绅士”的样子了。已经逝去的著名华人歌星邓丽君曾唱过一首赞颂洋马车的歌,歌名叫《我心爱的小马车》,那段歌词还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:“我心爱的小马车,不达目的不休息。我心爱的小马车,道路总有崎岖,驰骋在夕阳里,这一辈子难忘记。”是啊,凡坐过洋马车的人,比现在做凯迪拉克、宝马轿车记忆都深。为什么?缘于那时的洋马车真是太豪华了。

    在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,白城、洮南、镇赉、大安、通榆都有洋马车来往于大街小巷、车站码头之间。那时的白城市和各县城还没有柏油路,白城火车站到金百合超市这段路是用小石块铺就的,而镇赉火车站到白天鹅商厦(老北门)这段路还是凸凹不平的土路,两边都是庄稼地。那洋马车走在这样的路上不颠簸吗?这可就看出洋马车的长处了。那时,驰骋在白城大街小巷的洋马车都是舶来品、外国货,不然白城人怎么管它叫洋马车呢!这种洋马车不同于中国两个轮子的马车颠的厉害,它是四个轮子,前边有两个小车轮,后边有两个大车轮,四轮马车用旋转式前轴以转动方向,马拉车转弯时省力。四轮外圈装有钢丝橡胶,用于减震,整片的轮辋、轮箍以增加强度,减少颠簸,同时用镶有金属边的轮毂以减少磨擦。整个车是独辕,双轭、双轴、多辐,轮毂甚长,车箱位于两个车轴正中,龙舟形车身下安有弹簧和钢垫,与现在的轿车底盘相似,坚固、轻便、美观,减震性能大为提高。而车箱都是带弹簧的软沙发座,所以乘客乘坐在车里,行走在凸凹不平的路上也感觉不到颠簸。那时驾驭洋马车的马都是体型肥硕、毛色发亮的洋马,而且两匹马高矮一样、毛色一样,或白或黑或枣红或“雪里站”,连鬃毛剪得都一样,两匹马配戴皮制马龙头和缰绳,马头上挂着铜铃铛,行走起来“哗哗”作响,非常绅士,再加上拉着车厢安装玻璃门、玻璃窗、用天鹅绒衬里的黑色车身,行走在街上就像现在豪华轿车一样吸人眼球,成为当时城市交通的重要交通工具和一道靓丽的风景。我记得邻居家一个姑娘出嫁,婆家就是用披着红色布篷的洋马车把姑娘接走的,好叫人羡慕。人们喜欢马车的优雅和诗意,喜欢乘坐马车从容地穿过繁华大街和古旧的城区街巷去访朋问友,和现在“打的”一样。但最“牛”的还是赶洋马车的马车夫了。俄罗斯有一首《马车夫》的歌曲就歌颂了马车夫赶洋马车的惬意。我在镇赉县商业小学(现新兴小学的前身)念一年级时,有个同学的爸爸是个马车夫,每当放学之时,她爸爸就顺道赶着洋马车来接她,每当看到她蹬上颤微微的洋马车从车厢里挥手向我“拜拜”时,那得意的样子让我好妒忌,甚至想为啥自己的爸爸不是个马车夫呢。有一天,我送给她一把削铅笔小刀,她让她爸用洋马车捎了我一段“脚”,哎呀,那把我高兴的,就像现在乘坐“737”客机一样,我还发誓,将来我长大了一定做一个马车夫。可后来,我那个同学的爸爸很长时间不来用洋马车来接她了,一打听,原来她爸有一天把马车赶毛了(马突然受惊吓狂奔),不仅摔伤了胳膊,连洋马车也摔坏了,我挺为她爸爸惋惜的。

    追溯历史,人类发现可以采用滚动的方式前进,是一个了不起的创造。但最先发明轮子的那个人是谁,又是谁第一个造出了带轮的车辆,当下已经无法考证了。总之,轮子的出现,带来移动到滚动的飞跃。最早制造出车轮的人,实际上是创造了一个滚轴,这种东西大大地减少了在地上移动时的摩擦。

    随着时代的发展,洋马车早已成了历史文物。现在白城大街小巷,跑的都是各种牌子的轿车,出门探亲访友,出租车招手即来,比坐洋马车的年月惬意多了。但不管现代轿车多么豪华,儿时对洋马车的奢望还历历在目,镌刻在记忆中。 
  
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,不再提供回复功能,请勿尝试回复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