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坛广播台
广播台右侧结束

主题: 白城已经消失的行当 6、皮匠

  • 东东
楼主回复
镇赉在线镇赉在线
  • 阅读:3789
  • 回复:0
  • 发表于:2013/11/30 12:42:31
  • 来自:吉林
  1. 楼主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镇赉社区。

立即注册。已有帐号?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

 6、皮匠

    民间有句熟语称:“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”。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皮匠虽然做的是简单活儿,没什么智慧,但如果是几个臭皮匠凑在一起,办法就多了,能量就大了,能胜过诸葛亮。可见皮匠在过去农村是不可或缺的,人们在生活中是离不开皮匠的。至于在皮匠二字前加个“臭”字,是因为熟(制作)皮子时浸泡的皮子要发酵,会发出臭味,而且气味相当难闻,把皮匠身上弄得臭臭的,这可能就是“臭皮匠”称谓的来源吧。

    白城地处科尔沁草原的边缘,草原上有着成群的牛马羊和散放的猪以及牧羊狗。在草原深处还生息繁衍着狼、獾、黄羊、狐狸、黄鼠狼和成群的野兔。这里不仅盛产牛皮、羊皮、马皮、驴皮、猪皮、狗皮、猫皮,而且还盛产各种野生动物皮。那时人们用这些皮子做车马挽具、皮袄、皮帽、皮手套、皮褥子、皮坎肩、皮靰鞡、皮带等,这样就有了皮匠这一职业。如果从职业上说,皮匠应该算是生活在农村的手工业者。但是,过去白城农村的皮匠干专职的不是很多,绝大部分是边种地、边放牧,只有到夏秋该熟皮子的时候,才能干自己的老本行。

    不同种类的手艺人身上都带着自己的行业特点,打铁的面部黝黑,木匠头发里落满了木屑,瓦匠身上沾着泥尘,一看就知道是做什么的。皮匠也不例外,他的行业特点体现在味道和体形上。大多数皮匠身上都带有一股皮子的臭味,而且皮匠长时间在沤皮缸前劳作,佝偻着身子,拱腰缩肩,身体变了形,已成为皮匠的典型标志。

    农村的皮匠常用的工具很简单,就是几口大缸,一口大锅,几把熟皮刀,还有几把硭硝。熟皮子的时候,将牛皮、马皮、羊皮、狗皮、兔子皮、狐狸皮、猪皮等,放到大缸里浸泡,在缸内加盐、硭硝、面粉和水。加盐的作用是保护羊毛,加硭硝的作用是软化皮板,加面粉的作用是保护皮毛,并起吸附油污的作用。干透的皮子泡软后,将皮子捞出来,放在案板上,固定好,用一把大型双把弯刀,将附着在皮子上的死肉刮干净,然后,再将皮子放入硭硝锅中浸洗,再一次刮没有消除干净的腐肉。需要保持皮毛的,如狗皮、兔子皮、狐狸皮、猫皮、羊皮,还需要再揉作、再漂洗,达到毛亮、皮净、无味、干燥的目的。这些工序完成之后,还要对屠宰损坏的皮毛进行修补,因为这些皮毛是要用来缝制皮衣、皮帽、皮围脖、皮手套的。这需要高档的皮匠,这类的皮匠有精湛的手艺,还往往会缝纫活。过去农村流行多年的皮大氅、皮帽子都出自这类皮匠之手。皮子的边角料,有的可以割成皮鞭梢,有的可以割成细皮条做成皮鞭子。结实的部位,就割宽一点的皮条,做成马笼头、马缰绳、车后鞧、车上搭等,最厚的牛皮就做成皮靰鞡或缝制成皮鞋。如果是生产队的干部或者和皮匠是铁哥们的,皮匠会偷着给你割一条白茬的纯牛皮裤带,别看这是白茬,扎在腰上那是又柔软、又结实,美着呐!

    俗话说,家有良田千顷,不如薄技在身。在过去的白城,谁要是有一门手艺,连家里人也跟着享福。记得我儿时村里就有一位王皮匠,他手艺高超,脏兮兮、血淋淋的原皮,经过他的手就变成毛茸茸、软乎乎的成品。虽然他身上有臭味,可嘴里总有酒味。一到熟皮子的季节,周边几个村的干部都得来请他去。家里的生活也比同村人过得富裕。村里有个大事小情,王皮匠算是个人物场场落不下。他身上穿着羊皮袄,头戴狐狸皮帽子,脚穿牛皮靰鞡,手戴白茬羔羊皮手套,可风光了,谁家杀猪还是座上宾呢。他家儿子娶媳妇,竟然放了四挂鞭,收了不少大镜子和枕巾、香皂盒等礼品,在那个时代真叫人羡慕极了。

    随着岁月的更迭,白城草原多已变成良田,早已没了过去“风吹草低见牛羊”的景象,狐獾野兔也没了踪迹。农村运输全是汽车、“四轮子”,皮的车马挽具、绳搭犁套用得也不多了。皮靰鞡、皮大氅、皮帽子、皮袄褂子已经成为历史的记忆了,皮匠在农村也没有用武之地了。如果农村人再扎白茬的牛皮带怕是让人笑掉大牙。再者,现在农村小青年时髦着呢,谁还干那又脏又累的臭皮匠活呢?皮匠的手艺在白城失传了。“臭皮匠”只能作为一句谚语说说而已了,这也许是社会的进步吧!
  
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,不再提供回复功能,请勿尝试回复!!